药品集采常态化 推动药企加速创新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张敏
7月13日,药品备受关注的集采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笔者注意到,常态与以往批次不同,化推今年的动药药品集采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整体降价相对温和。本次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企加而比较来看,速创第五批平均降价56%、药品第四批降价52%。集采出现这一情况的常态原因是,当下地方集采和国家集采同步推进,化推本次国家集采的动药部分品种已经纳入地方集采,价格水平已经下降;此外,企加经过多轮集采,速创企业竞争更加理性。药品
其二是供应更加多元,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此次总计295家企业的488个产品参与投标,217家企业的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企业中选比例为73%,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第七次国家药品集采还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实现一省“双供”,防止出现部分企业恶意报价、凭借低价中标后又断供的现象。
与以往批次“剧情”相似的是,集采的“鞭子”效应再次显现:竞争力较差的药品,其价格厮杀依然激烈。例如,胃酸药物奥美拉唑注射剂被业界称为集采“卷王”,此次有20余家企业拿到“入场资格”,最终入围企业数只有10家,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标价为0.694元/瓶;抗感染类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有17家过评,最终中选企业仅有10家;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胶囊的最终中选企业为10家,最低报价为0.99元/片。
对此,有企业人士表示,从报价来看,“利润空间已经大大压缩”。
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集采常态化进行,集采的“鞭子”效应将更加明显:不合理的药品价格水分将被挤出。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完善产品管线、储备优势产品,掉队是迟早的事情。
在国家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创新步入快车道,医药研发投入、在研新药数量、获批创新产品呈现逐年快速递增态势。其中,2021年我国创新药和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创新高,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集采将促使创新药物的医保支付空间大大提升,鞭策企业更加重视“首仿”药品及新药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和储备重磅产品。如此,企业会更有内生增长力。
(责任编辑:综合)
- ·石墨烯电暖器、碳纳米管电地暖、空气源热泵…… 这些黑科技带来冬日里的别样温暖
- ·友邦人寿回应:偿付能力数据问题已于2022年三季度完成整改
- ·沪指站上半年线,北向资金涌入超127亿元!受访机构:A股有望步入强势格局
- ·惠升生物完成5.8亿元A+轮融资,吉林百兴百荣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领投
- ·东吴证券:维持京东集团-SW买入评级 三季度利润表现远超预期
- ·安徽恩吉光电召回60000只节能灯,未正确标注标志标识
- ·阿莫西林胶囊5天利润上涨超2倍?成都高新区某诊所因哄抬价格被罚没2万元
- ·中小银行密集调整存款挂牌利率
- ·车位被占,男子叫来叉车把占位轿车扔进河中!警方通报来了
- ·500多宝妈在童车旗舰店网购被骗,平台:已监管账户,正催缴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