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聚和材料拟1.2亿控股江苏连银拓展产业链 净利三年增4.5倍正面银浆产品销量行业第一!

聚和材料拟1.2亿控股江苏连银拓展产业链 净利三年增4.5倍正面银浆产品销量行业第一

时间:2025-07-08 11:35:40 来源:改恶向善网 作者:综合 阅读:705次

炒股就看,聚和江苏权威,材料产业产品专业,拟亿及时,控股全面,连银链净利年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拓展

来源:长江商报

科创板正面银浆行业龙头(688503.SH)积极拓展产业链布局。增倍正面

2月12日晚间,银浆聚和材料披露对外收购方案,销量行业公司拟作价1.2亿元收购江苏连银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连银”)69.36%股权。聚和江苏交易完成后,材料产业产品江苏连银将成为聚和材料的拟亿控股子公司。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控股江苏连银主要从事电子级银粉等新材料业务。连银链净利年尽管目前尚未盈利,拓展但江苏连银已着手建设千吨级电子级银粉生产线。本次收购将有助于聚和材料降低原材料成本,并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光伏新能源和半导体电子领域的布局。

资料显示,聚和材料是电池用正面银浆行业的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正面银浆产品出货量超过900吨,第一次代替境外银浆企业,成为正面银浆行业销量第一的企业,为正面银浆产业的国产化替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下游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聚和材料经营业绩高速提升。此前聚和材料披露,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至3.9亿元,同比增长49.93%到58.04%。以业绩预告下限计算,2019年至2022年的三年时间内,聚和材料的净利润整体增幅高达4.5倍。

标的尚未盈利整体估值约1.73亿

根据收购方案,聚和材料拟使用自有资金1.2亿元收购江苏连银的控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江苏连银69.36%的股权,江苏连银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资料显示,江苏连银由北交所上市公司(835368.BJ)于2021年投资设立。本次交易前,连城数控为江苏连银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69.36%,聚和材料要收购的就是连城数控持有的此部分股权。

作为一家主营电子级银粉等新材料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江苏连银计划建设全球顶尖的粉体研发中心,以拓展开发MLCC、锂离子电池、半导体等领域使用的纳米级粉体材料。

对于本次收购,聚和材料表示,主要是基于江苏连银已吸纳国内外优秀专家,在光伏电池银浆用电子级银粉研发及量产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且已着手建设千吨级电子级银粉生产线;江苏连银在知识产权、研发技术方面具有潜在价值;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方向,高度契合公司发展战略。

收购完成后,亦有助于聚和材料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丰富产品结构,从而提升公司在光伏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也会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光伏新能源和半导体电子领域的布局,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此外,本次交易还将促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将增强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

连城数控方面也表示,本次交易是公司根据整体战略规划作出的业务布局调整,有利于公司聚焦核心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降低管理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连银尚未盈利。2021年和2022年,江苏连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0.96万元、3463.33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072.23万元、2051.84万元。截至2022年末,江苏连银资产总额和资产净额分别为9448.75万元、8375.93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本次交易中,江苏连银的整体估值约为1.73亿元,较其账面净资产增值106.55%。

2022年预盈超3.7亿增五成

上市仅两个月就推出资产并购,聚和材料将进一步扩大优势业务布局。

资料显示,聚和材料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下游客户包括通威太阳能、、、阿特斯、、等多家国内知名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商。

此前聚和材料曾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2020年度正面银浆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国产厂商第一位、全行业第二位。2021年公司正面银浆产品出货量超过900吨,第一次代替境外银浆企业,成为正面银浆行业销量第一的企业,为正面银浆产业的国产化替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能源改革的深化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光伏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上游银浆行业的发展。

登陆资本市场之前,2019年至2021年,聚和材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94亿元、25.03亿元、50.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5%、179.94%、103.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亿元、1.24亿元、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9.55%、75.55%、98.62%。

2022年12月9日,聚和材料在科创板上市,并在上市后不久再次向市场释放利好。据聚和材料披露,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至3.9亿元,同比增长49.93%到58.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3亿元到3.5亿元,同比增长34.91%到43.08%。

以业绩预告下限计算,2019年至2022年的三年时间内,聚和材料的净利润整体增幅高达4.5倍。不过,随着业绩基数的不断扩大,聚和材料近几年的业绩增速明显降低。

聚和材料表示,2022年度,受益于行业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银浆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技术优势,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龙头效应显著。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发驱动业绩增长。积极建设江苏省电子材料(银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电子材料(银浆)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夯实公司的研发平台,为产品的快速升级,提供硬件保障。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聚和材料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39亿元、0.93亿元、1.61亿元、1.03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5%、3.73%、3.16%、3.03%。由于公司收入规模较高,故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基于稳固的业绩优势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聚和材料在2022年亦积极布局5G滤波器浆料、元器件浆料、电致变色玻璃浆料、导热结构胶等产品,为公司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供销社概念股复牌首日“地天板”,天鹅股份回复监管函:与供销社业务占比较小!
  • “科改示范企业”增至440家,激励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
  • 日本输台草莓农药超标,台媒批“食药署”态度暧昧、碰到日本就转弯
  • 上海嘉定6个轨交站点暂封,开设临时公交短驳线单一票价2元
  • 中美高层会谈密集展开,经贸国防成为焦点
  • 钢铁板块走高 克里夫斯天然资源涨超9%
  • 百信银行2021年净利润2.63亿元 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 上次定增项目反复无常 天通股份又拟“圈”25亿 老板娘已带头清仓套现
推荐内容
  • 重磅回应!沪深交易所: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严把市场准入关
  • 拿什么拯救星巴克?
  • 百信银行2021年净利润2.63亿元 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 东芝电梯业务据称吸引了美的集团和奥的斯,估值可达40亿美元
  • 重磅!降准要来!国常会部署六项新任务,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政策工具,巩固经济回稳向上!
  • 隔夜要闻:欧美股收高 中概股强势反弹 华尔街狼王称美经济衰退或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