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洗衣液奶茶”走红,猎奇营销别过火
原标题:“洗衣液奶茶”走红,人民猎奇营销别过火
来源: 评
前不久,网评一款外包装酷似洗衣液,洗衣销别实际装着饮料的液奶“洗衣液奶茶”引发争议,目前相关商品已下架。茶走
类似食品跨类营销我们不是红猎第一次看到,甚至有些成了“网红食品”。奇营据媒体调查发现,过火一些商家还推出了“肥皂慕斯”“灯泡棒棒糖”“烟糖”等食品,人民可谓眼花缭乱。网评凡此种种,洗衣销别若不仔细研究,液奶不仅令大人迷惑,茶走更容易误导小孩。红猎就有家长质疑:这种极具误导性的奇营设计很容易导致缺乏判断能力的儿童产生一种“洗衣液可以喝”的假象。
图片来源:平台商家宣传图片
近年来,包装新奇、口味新奇的食品不断涌现。但无论是在外观上、标识上还是宣传上,采取猎奇方式的跨类营销商品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正如专家所言,“洗衣液奶茶”“肥皂慕斯”等绝非包装、形状过于另类那么简单,洗衣液和奶茶属于不同类别的商品,让两者跨类“搭配”,危害不容小觑。
一些食品商家想追求创新,用差异化营销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考虑风险的“创意”实不可取。市场鼓励提倡创新,但标新立异也要把握好合理的尺度,创意营销也要有边界,这个边界线就是不能误导消费者,更不能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构成威胁。
不可否认,人们都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是要知道,靠搞怪包装和营销或许能赢得消费者一时的注意,获取短暂的收益。但追求利益的同时,只想通过挖空心思博人眼球,而不考虑产品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不考虑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和产品终不能长久,这也是近年来爆款食品不断,但难长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创新的初衷是吸引消费者,那么保证品质、安全才应是根本落脚方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杜绝类似“洗衣液奶茶”的跨类营销商品,一方面要靠生产销售企业自觉树立善意生产、营销向善意识,靠消费者理性选择、不盲目跟风。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提高警惕,完善相关标准和规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以免有消费者被误导造成权益受损。
本文系人民网来论,原标题《人民来论:食品跨类营销要把握好“度”》。
(责任编辑:探索)
- 韩媒:西方妖魔化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危及世界
- 六部门:加快推进煤炭利用高效化、清洁化
- 慈善捐款惹争议,查尔斯王储有点麻烦
- 苹果、亚马逊和迪士尼三巨头争夺NFL周日赛版权
- 万国数据-SW发布第三季度业绩 经调整EBITDA10.67亿元同比增长10.9%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开工
- 涉黑团伙已被抓捕!江西警方有奖悬赏这20人违法犯罪线索
- 万景控股拟于9月23日派末期息每股0.035港元
- 成都将出台全国首个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每年发放1000万元“算力券”
- 解燃煤之急:山西确定今年煤炭增产1亿吨,全年达13亿吨
- 天铁股份拟定增25亿补流实控人包揽 营收五年增4倍加速拓展锂盐增长极
- 外国专家:金砖机制提供全球治理新思路,抵御西方霸权
- 千亿市值银行再获增持!
- 记者观察:寿险转型要继续爬坡过坎